反垄断反的是资本无序扩张,但资本无序扩张的前提是一个增量的市场;反内卷则意味着,市场从增量走向了存量,人们在一个无限接近于天花板的市场里竞争,自然代价重重。8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市场监督总理总局发布公告,宣布阿里巴巴完成了为期三年的整改。
公告透露的信息非常明确,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阿里巴巴集团持续规范经营。
这句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却让我想起了当年马某人说的那句话,如今想起来,颇为讽刺。
但正面的意义肯定是最大的,毕竟三年前,阿里被监管重处182.28亿的罚款,创下了历史之最,是我国反垄断中最大的一笔罚款,彼时的平台经济风声鹤唳,如今监管的这通公告,可以说是一锤定音,也标志着我国“反垄断”落下帷幕。
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周期性的必然。
但反过来,我们可能也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即经济学家辜朝明所说的,“一个国家在经济还能够高速增长的时候,就应该全力发展经济,而不是其他,因为一旦错过,那个时代便再也回不来了。”
时间回到三年前的那个夜晚,马某人正在上海外滩发表着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内容一如既往大胆明了,然后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那样。
蚂蚁金服在上市前夜被叫停,阿里自身也深陷反垄断的漩涡之中。
那是阿里巴巴的低谷之一,之所以说是低谷之一,是因为阿里在那之后,市值继续一路下跌,且下跌的趋势一直没有止住。
但曾经,阿里是国内民营经济私营企业的代表,没有之一。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当时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民营经济的繁荣时刻。
阿里上市第一个交易日,股价就飙升,一举超过了美国两大电商巨头亚马逊和eBay之和。
在三年整改之前,阿里的市值最高达到8000亿美元,常年霸占全球前十市值公司,是能够和苹果谷歌掰手腕的存在。
但三年后的今天,微软市值翻倍、苹果市值翻倍、谷歌市值翻倍、脸书市值翻倍,英伟达自不用多说,就连阿里曾经看不上的对手亚马逊,市值也一度突破2万亿美元。
而阿里呢?
则从8000亿美元市值,一路跌到不到2000亿美元,昔日的竞争对手亚马逊,如今阿里的市值也只有亚马逊的九分之一。
三年,对很多人来说,那是一个关于白色的记忆,但对阿里来说,那是曾经的巅峰。
从巅峰跌下神坛的不仅仅有阿里,还有马某人。
《阿里巴巴:马云的商业帝国》一书的作者邓肯·克拉克曾评价马云说:“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是中国私营经济健康程度和远景的一个象征;不管他乐不乐意,他的退休都将被解读为不满或担忧。”
这个评价,对应到今天的现实,何其讽刺。
马云象征的是我国私营经济健康程度和远景,那么阿里巴巴又何尝不是?
如今对阿里的回应,客观上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些大企业的态度。
过去很多人认为平台经济是不好的,是会无序扩张的,但今天平台经济不仅不扩张,反而开始收缩的时候,反过来倒逼企业进行内卷价格战恶性竞争,这个时候我们的担忧更大了,市场经济不是孩子,不能打一下给颗糖吃毕竟内卷是比垄断可怕的多的现象。
因此从反垄断到今天的反内卷,可以看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化、上面的态度、以及民间人们的认知偏好。
过去提到资本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人血馒头,但今天不吃人血馒头了,在内卷的激烈竞争下,企业不仅要吃“人血馒头”,可能还要喝骨髓,为什么?
因为内卷,因为价格战,所有企业都活不下去了,只能反过来倒逼压缩人力成本。
今年上半年,北京餐饮规模企业的净利润甚至连1%都不到,500亿的营业额,利润才1亿多,算下来上半年人均只创造了几百元的利润,这可怕的价格战,已经让许多企业倒下。
企业一倒,人们可能面临着吃不饱的困境;毕竟过去提供就业岗位的,就是企业,现在企业面临着内卷的竞争,面临着价格战,那怎么办呢?
只能寄希望于阿里这样的平台经济,从大公司的角度,制定一套新的市场规章、新的玩法,约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否则,内卷如果继续延续下去,届时大家可能都得玩完。
过去我们防范资本无序扩张,马斯克在一次活动上非常狡黠地询问主持人,杰克马去哪了。其实我们自己人看问题,可能是雾里看花,但外人,一看一个准。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害怕经济过于火热,出现了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公司,市值几万亿美元,手下上百万员工,这是不可预测的风险。
所以,民营企业也要听号召。
初心是好的,但正如杰克马自己所说,如果企业需要人来指导自己如何管理企业的话,那么可能阿里就走不到今天,更不会成为世界五百强。
因此,这几年人们的消费信心不足,民营经济信心不足,如果互联网还有记忆的话,大家总能够从中找到一些为什么信心不足的蛛丝马迹。
经济经不起折腾。在我们经济很好市场很好的时候,看起来经济需要人为约束一下,需要用人的手约束一下,为了防止无序扩张,但只要我们抱着法不禁止即可为的理念,可能它就没那么需要约束。
反过来,经济看起来很好,但约束一下,可能就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好不好不是光看数据和用肉眼看,更要看到冰山下的东西。
过去我们对游戏、教培、乃至垄断问题的反映,到今天我们可能需要去进行修正一下,当然事实也已经证明,我们已经在进行修正了。
但令我本人比较担忧的是,市场是不是还经得起折腾,以及市场的这波信心修复,到底能够起到多大作用?
内卷蔓延到今天,产能过剩的问题能够靠平台经济去约束引导吗?
这些问题,重大又紧要。
市场经济不是孩子,不能打一下喂颗糖吃。
但我们过去的管理方法,又很像传统的家长式管理。
看你太好了,怕你以后飘了,要管一下,要约束规范一下;看你有点萎靡不振了,又解除一些限制,推出一些利好,让你振奋起来。
这招看起来不错,也管用,但时间长了,这个“孩子”难免陷入精神分裂,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犯错,是不是没有做好,甚至想要通过没有做好,来谋求一些“糖果”吃。
从今天的一些信号来看,应该说是接下来会全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毕竟就业、收入、供给,这些都需要民营经济去解决,而不是靠其他。
但是,问题在于正如我前面所说,经济不是孩子,不能用家长式的方法去管理,打一下给颗糖,这样循环往复的办法,可能的代价是永久损害人们的市场信心。
今天的民间投资已经到了一个低值,信贷数据也不好,中概股的代表性公司,市值都处在历史低位,这些都反映了民营经济的问题。
接下来要扶持,就需要松绑,就需要给予越来越多的自主权,而不是倒闭企业去做违反秩序管理的事情,但对企业的扶持,不能因为经济的好坏去变化。
只有坚定不移发展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失去的信心,到了该找回来的时候。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