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费率机制改革,不仅推动行业端正经营理念,聚焦投研能力建设、更加关注投资者服务和回报,也将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但要看到,费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近日,国内首只退还管理费的公募基金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根据合同规定,南方瑞合三年定开混合发起基金的管理费收取机制取决于基金净值表现,由于该产品在上一个封闭期出现亏损,南方基金向投资者退回了管理费,总额超3000万元。“不赚钱不收管理费”产品的出现,是公募行业探索优化费率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也释放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进退、提升投资者体验的决心。
近年来,在我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规范水平稳步提升,目前总规模已突破31万亿元。但行业发展仍然存在“重首发、轻持营”“重销售、轻投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与此前的收费模式有关。一直以来,国内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管理费收入,管理费又以固定费率为主,这意味着公司盈利与规模高度绑定,从而导致一些公司过于追求规模扩张,忽视基金业绩的提升。
为降低投资成本并优化基金费率结构,去年7月份,证监会印发《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分阶段推进费率改革。目前,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已经调降。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604.0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01.16亿元,下降13.84%。还有多家基金公司探索成立了浮动费率基金产品,主要分为与收益率挂钩、与持有时间挂钩、与规模挂钩三种类型。
今年发布的新“国九条”提出,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在市场相对低迷的当下,进一步深化费率机制改革,通过创新产品设计、降低投资成本,基金费率改革提升投资吸引力不仅推动行业端正经营理念,聚焦投研能力建设、更加关注投资者服务和回报,也将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有助于为行业服务财富管理提供良好环境。
但要看到,费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行业费率改革的探索,应锚定行业发展与投资者利益“同提升、共进步”目标,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性特征,稳慎把控降费幅度、避免费率“陡升陡降”,并根据不同产品特征设置不同的收费模式。在收费机制设计上,除了要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也应给基金管理人留有一定的激励,推动其更好地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在费率改革的大环境下,基金管理人只有真正摒弃过度追求规模的心态,专注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和投研水平,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才能够保护自身的业内声誉,并推动行业长久健康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马春阳)